北京通州区水仙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通过创新"1+2+2+1"机制,实现上下水改造率和外窗护栏拆除率双百目标。项目总投资1.35亿元,惠及1127户居民,创新推出"省心装"模式,同步完成楼体改造与室内装修,打造适老适幼专属空间2600平方米,为城市更新提供可复制经验。

通州区水仙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作为北京城市更新案例,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居民参与、社会协同"的旧改新路径。这个建成于1999年的小区,通过1.35亿元的综合整治,让24栋老楼焕发新生,3500余位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的"双百"示范效应
水仙园项目最突出的亮点是实现了上下水改造率和外窗护栏拆除率两个百分之百的突破。通过雨污水管线、热力、电力同步改造,一次性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项目还创新采用"EPC+定标分离"模式,邀请居民代表参与评审,按照评、定环节"4:6"权重确定中标单位,这一做法已被北京市住建委作为经验推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项目通过组建"居民质量监督组"和楼栋管家机制,确保改造方案真正贴近居民需求。
"省心装"模式实现内外同步更新
项目首创"旧楼改造+旧居装修"并轨模式,让居民可以一站式完成房屋内外改造。这种"省心装"服务不仅降低了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还通过集中采购模式提高了性价比。在适老化改造方面,项目以安全扶手、防滑地砖、紧急呼叫铃"三件套"为核心,为老年住户打造更安全的居住环境。同时,改造还兼顾儿童需求,在卫生间增设儿童洗手台,体现了"一老一小"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这个项目充分证明,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建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水仙园项目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展现了北京在城市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探索成果。
- AI整理生成 -
推荐阅读:







